Monthly Archives: July 2007

货币战争,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办

看了货币战争的节选,虽然充满了阴谋论的色彩,可是也很有说服力,作为一家之言,值得深刻体会。以后再详谈。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沉默啊沉默

世界有好多个,不时还会回到脚下踩的这一个,我只能沉默啊沉默。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同志,你为什么这么有才

杂文要想写好,诀窍在于一个杂字,沾亲带故的都捎上,谁也别落下,东说两句,西说两句,读者就晕了,目光渐渐迷离,开始崇拜起来了。态度也不能太明确,爱憎也不要那么的浅白,尽量做到似有还无,给不同的读者都留下发挥的空间。要讲辩证法,关键在于一个“但是”,但是多了,便滴水不漏了。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朗朗时代的钢琴运动”,是一个叫张晓舟的人写的。朗朗何人,不甚了解,貌似在报纸上面看过介绍文章,简单说就是父亲棒下逼出来的钢琴演奏家,因之确有音乐天才吧,在国际上面获奖很多。看过的另一篇文章,对朗朗,及其父亲,颇有微词,认为太过市侩,暴发户云云。这大概是指朗朗到处做广告,身价也高,而且还不太谦抑。   所谓不太谦抑,大概就是“就算心里真这样想,也不要那样说”一类,大概就是“哦,好便宜呀,这条皮带才要8千块”。排除掉“狠人有,嫉人无”的饥民心态,常人心里面的艺术家,大抵是纤弱的和哀伤的,英年早逝最好,这样才显得艺术;或者你强壮也可以,把力气用在忧国忧民,思索人生上面,深沉一点,干嘛老是上窜下跳的。就仿佛“笑傲江湖”里面的“剑宗”和“气宗”,从感情上,还是比较认可气宗,笨一点,扎实一点。   回到张晓舟的文章,看得我抓耳挠腮的,开篇一句“郎朗似乎更像一名优秀的钢琴运动员”,像一把带血槽的军刺,把“你就不能老实一点”说了个淋漓尽致。作者通过一个排比,“郎朗就是钢琴中的姚明——具有扣篮的高度,就是钢琴中的刘翔——充满跨栏的速度,就是钢琴中的丁俊晖——拥有击球的准度”肯定了朗朗的才华。旋即借傅聪之口,表达了对朗朗的惋惜,“傅聪在大赞郎朗‘这样的天才100年才能出一个’时,也委婉地批评说:‘但音乐并不是比赛。’”   不过只着眼于朗朗个人,纠缠於夸张的风格和炫技对艺术的损伤,显然不是作者的主旨,作者要继续深化,继续升华,直指中国的艺术现状,“获奖,尤其在国际上获奖,已成为各门类的中国艺术家和艺人的最大生路。……一个现代舞团只有在国际上获奖,才能争取到政府的文化资金支持,否则无法存活”。而为了获奖,中国艺术家选择的方向,便是不遗余力的夸张和炫技。   如果只是批评朗朗不够含蓄,只是批评中国的艺术现状,则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写的是杂文,显然不够杂。张晓舟再接再厉,把矛头指向了媒体,“郎朗称:‘我希望做一个大师而不是一个天才。’然而他早就被捧为大师了,而且俨然是当世钢琴第一人,中国媒体居然把他称为‘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之后的又一位钢琴大师’!”,而媒体如此轻浮的原因在于,“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在如此喧哗的时代,古典音乐照样要学会放低身段,抬高嗓门,和流行音乐比谁的嗓门大”。   相信我,张晓舟的才华不止于此,文章还能继续升华,“ 在中国,郎朗的奇迹显然远远不只是音乐的奇迹。这也是经济发展和商业消费的奇迹,更准确地说是经济发展与文化滞后之间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奇迹,往往这与其说是对音乐的巨大需求,还不如说是一种将品味鉴定书、高雅艺术执照,将中产乃至上流社会身份证据为己有的强烈冲动。”   按理说,升华到这个地步,结尾就有一点发愁了,作者选择了余韵型结尾,给读者留一点思考。虽然在实际上,只是委婉的又回到了开头,不过也蛮好的了,这不就是结尾点题吗?“我曾带一位琴童去看傅聪,我问他喜欢傅聪还是郎朗。我的问题是愚蠢而多余的,他喜欢的当然是郎朗。瞧瞧郎朗甩头的招牌煽情动作,再看看傅聪亦无风雨亦无晴的神情,你想到的何止是音乐。郎朗完全可以重新演绎傅聪招牌的肖邦马祖卡,但能否想象在《傅雷家书》之后,来一部《郎爸家书》?”   让我们回顾一下张晓舟文章的几个观点, 1. 做人要厚道 2. 国家要加强精神文明,包括艺术的的建设 3. 媒体的哗众取宠,声嘶力竭要有一个限度 4. 附庸风雅,不仅古代有,现在还有   这四条,基本上都是老生长谈,了无新意,为什么还让我看得抓耳挠腮的?因为作者有写作的技巧,而且还是比较夸张的那种。   这也告诉我们,虽然过度的炫技是不好的,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适度的技巧是好的。   是为辩证法。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今天早上有两个好友在线

今天早上有两个好友在线,一个“忙吧机器人”,一个是“小i机器人”,咦?还应该有一个“字典机器人”才对呀,难道机器人都要度周末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全文转载:Facebook乐趣多

全文转载是不好滴,不过原帖的字数很少,(而且原帖也是转载-_-!)。   ———————————–刚才在Facebook上晃悠,发现好玩的事儿挺多。除了那些大小名人的有趣页面之外,还有一些古怪的组群也可以打发打发时间。比如在一个名叫“当……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中国待了太长时间了”的小组里,你可以找到北京老外们各种古怪的牢骚。 找几个好玩的瞅瞅: 3. 你在公园里抱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倒着走路;5. 对你来说,所有白人看起来都差不多;11. (为了对下一个访客表示礼貌,)你把用过的厕纸丢进了纸篓;13. 你觉得那个拿着 Hello Kitty 饭盒的30岁女子十分可爱;16. 你相信在电梯里狂摁按钮63次会让电梯走得更快;17. 你意识不到人们应该为软件付钱;21. 你永远把垃圾留在星巴克的桌子上,因为你觉得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22. 在回国的时候,你总是购买XXXL号的衣服;23. 在回国的时候,你总是带上大把钞票才敢上医院;26. 你宁愿花10块钱在网吧里过一夜,也不愿意花30块钱打车回家;27. 如果剃头的时候没有全身按摩服务就会产生被骗的感觉;30. 抢在任何人下电梯之前挤上去变成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32. 对于那些月入400美元却能开上奔驰的家伙再也不感到惊讶;33. 你接受了必须为下一次排队领号而排队领号的事实;38. 你习惯把头伸到别人的肩膀上面看人家在读什么东西;46. 你认为必胜客是个高档餐厅并且愿意为之忍受排队之苦;50. 你开始管外国人叫“老外”;53. 你觉得不在仪表盘上边摆个纸巾盒、不在后备箱里放个鸡毛掸子的车子根本就不该上路;64. 中文版的外国歌听起来比原版的还顺耳;67. 那些你刚来中国时候为了拉关系认识的领导现在都已经退休了而且生活在你的国家里;70. 你觉得“沙拉”的意思就是搁在蛋黄酱里的苹果切片;78. 你喜欢把绿茶和芝华士兑着喝; 还有人留言补充: 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外就想拦下来练练英语; 以及: 迫不及待地把这些东西拿去和别的老外分享。 哈哈哈哈!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继续闲扯吧

吃早饭的时候,看到新闻频道在播放“电影传奇”,讲的是早年的日本电影“望乡”,可能也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批引进的电影,当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指责它“毒害了广大的青少年”。等到90年代“廊桥遗梦”上映的时候,报纸上面还有好多人写文章批评“廊桥遗梦”美化了婚外恋。   那个时候的人们闲的蛋疼的时候就喜欢探讨道德问题。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现在的人们更偏执于食品安全,和城市里面的化工项目。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哪个地方都适用的一句话。毕竟就在二十多年前妓女还会被枪毙,今天,小区里面的二奶们可以在晨风中摇曳着腰肢,送孩子坐幼儿园的校车。原来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就赶上他所在的国家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现在好多了,一个人这几十年,可以看到好多个问题被解决,当然,也会看到冒出等量的新问题。所谓人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很多时候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可以松口气了,其实高兴得太早了。   这几天好像有点虚无主义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刚性需求,能有多刚性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陈旭敏最近有一篇文章,关于看好房价长期上涨的,重要的依据是中国成长中的青壮年群体,“最近5年的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2003年是212万、2004年是280万、2005年是340万、2006年413万、2007年是 498万。这些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将留在大城市就业,在工作3至5年后都面临着成家、住房的需求,在这个刚性需求链中,他们是最低的一环:自住、对房屋品质追求不高、面积不求太大。”   我也认为房价还可以涨个十年八年,不过这是大概的猜测,涨得太多太快的地方可能就涨不了这么久了,经济是有他自有的周期。关于陈旭敏的论据,也很对,不过也是一个大概的对。一线城市的楼市,虽然周围很多同事买了房,我猜“自住”、“小户型”对房价的贡献不多,房市几乎是富人俱乐部的游戏,小白领继续闭嘴。   当一线城市里面那些怎么看怎么让人提不起兴致的二手房也让人望楼兴叹的时候,我们就迁移到二线城市去,这个时候地产商也已进入二线城市。既然我们放弃了很多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也暂时不考虑养老的问题,努力为银行、政府、地产商打工,那么原来在二线城市的居民,你们怎么办,我也没理会。不过一线城市应该很有发展空间。   出路其实明摆着,唤作降低生活质量,别名叫做你去死。陈旭敏所提到的刚性需求,应该也不是“强迫”那些根本买不起房子的人去买房,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不是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了,时兴文明剥削,交出你的30~40年的劳动,给你个窝棚安身吧。   现有简陋而武断的想法一坨:不管是因为从事生产,商业,还是因为掌握了政府资源,还是垄断,富人俱乐部的财富归根结底是来自于更多的穷人。富人之前炒房,推高的动力还是穷人的劳动。穷人劳动能力的提高是缓慢的,必然有推不动的那一天。炒楼是看重未来的升值空间,若已升值无望,恐怕也不会缓缓下落或维持不动,有可能是崩溃。若政府仍然忙着收税,不作为,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富人中的一部分破产,穷人无产可破,直接进入你再去死一次的人生阶段。   (大部分的)人赤条条的来,也赤条条的去,如是而已。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机器人归来

 –What is that?  –It’s a robot.   从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第一集大获成功开始,魔法和变种人统治了银幕,至今已经有6年了。6年里没有出现过一部大卖的动作片,没有出现过一部成功的科幻片,没有。   沉寂多年以后,机器人归来。   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大概维持了“勇闯夺命岛”的风格和水准:热闹、眼花缭乱,紧凑、弱智。今年的蜘蛛人III,加勒比海盗III都未能维持住往日的水准,若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不能好过去年的火焰杯,则,变形金刚,便是年度最值得看的一部影片,我认为它赢在繁复无比的机器人美学,就像当年蜘蛛人第一集的飞檐走壁美学一样震撼。   有点悲哀的是今年的情况是,比来比去,犯错误少的人获胜,而不是天才横溢的人。实际上今年至今还没有发现天才横溢的选手出现。   也许是迈克尔·贝超能省钱的原因,TF在结尾段落缺少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打斗段落,其他方面,则控制得很好。   好莱坞电影里面有一些经典的台词,战争电影都会使用,不管搭不搭边都要说一通,比如在发动战前动员的时候,总要喊一通“Freedom”,战士慷慨就死之前,总会说,与各位老板共事是我的荣幸。   顺便说一下中文字幕的问题,原来总是会发现中文字幕配得与原文不尽相同,有点意见,翻过来一想,看字幕没有听音快,所以一些复杂的意思,就只好简化,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也就直接抛弃。还有一些笑料是需要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直译显然不好笑,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电影厂的的做法是简化,略过。港台的翻译就轻松一点,很多时候自由发挥,前几天看过“当幸福来敲门”,说一个人HOT,性感,中文字幕的翻译是,比蔡依林还辣。   P.S. 电影院的人太冷静点了,我有意见,大黄蜂在男女主角前面变形的时候,和后来忘了那段,我在电影院里面尖叫,都没有人响应。   P.S. 电影之前的预告片,一个是“大话股神”,用的配乐,原汤的蜘蛛人第一集预告片的配乐;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素中文版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不过我更喜欢电视版里面的女主角。最近有两个港片,一个叫“男儿本色”,一个叫“女人·本色”。不过坐在我边上的一个女人,十分敏锐的理解了女人本色里面的那个本色,是好色的意思。人才呀。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3 Comments

碎语

这几日不经意间就被回忆击中,转念一想,也好:每天只能过一次,靠了回忆,些许美好的片刻,便仿佛过了一遍又一遍。   科室的年轻人,闲谈到做饭麻烦,还要刷碗。我觉得做做家务,靠做饭来消磨一些时间,也算是疲劳生活的一种调剂。   断续听肖邦的几个波兰舞曲,颇不似舞曲,书上的解释是“庄重堂皇”,我听起来有一点强横、狂躁。最著名的是Op.53(即总第53号作品之意),初听起来不觉得怎样,只是有点叙事性,后来感觉乐段中透露出来充沛的生命力,一时有万物生长的幻觉。   继续读倪湛舸的“人间深河”,里面有一篇提到‘文学不是一种救赎’,深以为然。这个世界上面也不存在救赎这样一种东西,人希望在短短的一生里面获得尊严,求得解脱,奢望了点。人类凭借身体里深藏的生命力一路繁衍而来,并没有办法保证每个人都健康快乐,不被欺诈,若死去之前有过从容,有过欣喜,足矣。剩下的时间,有Op.53作伴,没事还可以晒晒太阳,可矣。   周末看了天涯上面连载的曹三公子写的“流血的仕途”,我评价为“随心所欲,有句无篇”,曹三又是一个精力充沛很能逗趣的人,写的东西有很强的镜头感和画面感,貌似有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里面有一些段落还是满精彩的,一些游说的段落,讲大道理的段落。没有看完,感觉仅此而已吧。   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到孟岩写的Dissect Eclipse Plugin Framework,讲了Eclipse的插件机制,被深深吸引,里面有一些代码片段,感觉很值得一读。原来也没有学过Java,对于Class,Object都是对象(万物皆为对象)的这种处理方法,还是很震撼的。不过对于如何实现JDK里面的LoadClass()方法,来通过名字(String类型的)得到类(Object/Class类型的),还是不太懂得,草草翻了一下JDK源代码,也不知所以然。   Python里面也有通过名字(字符串类型)来得到对象/Class/方法的,唤作getattr(),不过这个东东是Python内核提供的功能,用户只要用就好了,按理说,底层应该也是用查表或者switch/case来实现的。   或者也可以用下面的理由来搪塞过去不懂得LoadClass()的实现方法的尴尬,即,软件研发困难的地方在于,用抽象的模型来描述待实现的系统,用概念来搭建,而不要先想到实现,想到代码。用孟岩的帖子举例,对于实现一个插件,需要Plugin类,PluginDescriptor类,PluginManager类,PluginRegistry类,简单易于理解,分工明晰,看似完备,甚好。具体如何实现,可以等等再说。不过我还是强烈需要看看PluginRegistry里面是啥,才能猜出来LoadClass()是如何实现的。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预热一下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